一、区分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
2 ^% `+ n0 u: u7 E4 a# m$ O: E e- f1 y* W. E% E
根据国家标准等相关规定,文稿的层次序号有两种体例:
; w7 Y# V9 U0 j0 g1 U- g! q (1)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即圆点加在数字的右下角),最后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1”“1.1”“1.1.1”……。
) X- |0 v) ?. K3 G M (2)人文类文稿一般沿用公文的层次序号,即第一层用“一、”,第二层用“(一)”,第三层用“1.”,第四层用“(1)”。(不过,现在有些刊物的人文类文稿也采用科技类文稿的层次序号,亦即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均可使用。) 0 C& M9 N& D4 S) i# _! ^7 q
在一部书稿中,当章、节改为“章号.节号”的形式(如第三章写为“3”, 第三章第二节写为“3.2” )表达时,允许在其下的层次采用“一、”“(一)”“1.”……的序号。除此之外,这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均不允许混用。
$ K& k& P. ?' |9 _' J$ ?$ A6 }9 t* \! d/ Z0 _
二、科技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 ( e* j2 g1 t$ e
2 Y6 T& E9 @( C- }* Z
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不宜过多,通常不应超过4级,即:
5 K: E6 `! q" p8 j5 K- F2 K 第1级——1
; t( O6 Q% E7 g/ \& j 第2级——1.1
; q9 `3 _: T; g# ?0 J- ^. @ 第3级——1.1.1
* x+ ^. Z# q J5 L/ M9 o 第4级——1.1.1.1
$ p4 A% j( b: @* I: V 序号应左顶格书写。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写标题,另起一行写具体内容;没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再写具体内容。 9 ~6 M3 o, k w3 i1 t
层次标题力求简短,一般不要超过15个字,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 L9 P& S3 B' G. c% M
" J* d0 S1 _( c- r+ i( j3 | 三、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
: A4 Y' W+ _4 }+ [/ s3 m5 p. C( ], k+ n; `2 a/ m& v
人文类文稿的层次一般也不应超过4级:
. b |) B0 }/ r8 r' t# S 第一层用“一”后加“、”,而非“,”或“.”;
# H3 m" |8 b0 I2 a6 L3 q. J 第二层用“(一)”,括号后面不能再加“、”或“,”; 8 F" g) E# G* q5 M
第三层用“1.”,那个小黑点要到“插入”菜单里“特殊符号”中的“标点符号”去找,不能用键盘上的小数点,更不能图省事而用顿号“、”;
+ J( E F O1 @9 n9 i' v! ? 第四层用“(1)”,括号后面不能再加“、”或“,”。
6 j3 [5 P8 c. w! d+ t 若文中还有更小的层次,则用“①”这种层次序号。
/ x, d# r) |4 B2 q 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应左起空2格书写。“一、”“(一)”“1.”这三个层次应与标题独占一行,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4 M% l4 _& G' s1 ~! J) J5 E' D, G) D' D+ R8 n
四、注意层次序号表达规范的其他细节 4 F/ w* r2 j! z
% x6 M6 w# L$ d) z* c- K+ _' w
(1)人文类文稿若层次较少,可省略“(一)”而直接用“1.”作为第二层次,这样层次感更明显。若层次标题不必独占一行或者该层次没有标题,应直接使用“(1)”这种层次序号而省略掉中间的层次序号。
' \% `( [7 H, {, I7 h: W (2)科技类文稿的各层次内部,若再需要分点叙述时,可用“(1)”这种层次序号;更小的层次则用“①”这种层次序号。
; @7 \' I* L9 U1 o (3)不管是人文类文稿还是科技类文稿,“(1)”这种层次序号之后是本段标题,标题末用句号或冒号或空1字,其后接写正文,不另起一段。如果没有本段标题,则序号之后直接写正文。
( w' y, k) n5 {* @3 ]0 A. f7 e (4)不管是人文类文稿还是科技类文稿,“①”这种层次序号必须共用于同一段中,即“①……②……③……”必须同为一段。
1 d1 B" c6 Z- r9 l2 H (摘自《应用写作》2008年第10期第26页,科技写作栏目:《应注意文稿中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作者:何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