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作的途径有两条,多看和多写.正如欧阳修所说:"作文无它术,唯勤读书多为之自工."2 P4 l; o3 L3 t! l2 f- w0 r. w! Q
' N0 _, [6 }3 b+ d/ |7 r: w一,多看包括阅读和阅历.
* P" X& I* b$ B# h" ?% |' y
- d# z; w1 p0 S8 q' ~/ A1.阅读.这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阅读,是读他人的书,有的称为读"死书".
' l5 s$ x0 J- `* d a对于读书,古人有许多极为重视的事例.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编竹简的牛筋断了多次.杜甫"读书破万卷",这才"下笔如有神".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处若忘,行若思".一句话,没有一个写作大家不是博览群书的.; b" ~6 u N. J/ ] \( y B4 ]
3 T& S* A8 _ p阅读对于写作的基础和前提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阅读能够开阔思路,积累材料,掌握写作规律,丰富语言词汇.但是,这种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一般来说,阅读越多对于写作的作用越大.多是无限的,但是以写为目的.$ U1 t2 P( |- Y
' H( Y0 Z3 r2 v7 g) k! F8 `, w; D阅读的内容,对于写作来说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从思想修养上说的,阅读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等方面的社会科学书籍.二是从知识积累上说的,不管是谁都要阅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书籍,文理兼通,尤其是阅读自己专业以外的书.三是阅读写作方面的书籍,揣摩名家的方法技巧.( S2 b q2 ?0 g2 Y/ X9 Z* s
- Z. Y# H; j3 O
阅读的方式,值得每一个人讲究.一是泛览.还可以称为博览,略读,通读,赏读等.陶渊明正是这样做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诸葛亮也是"观其大略".阅读时候往往采用速读法,或者称跳读法.巴尔扎克在《路易·拉别尔》一书中描写了这种阅读法:"他的目光一下子能抓住七八行,而且他的智力理解意义的速度是与眼睛的速度相等的,往往是一个唯一的词便能使他掌握全句的意义."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抓住文章中的实词,大多是动词.有的还直接称为曲线垂直运动法.关于速读,介绍方法的书籍不少.二是精读.还可以称为攻读,研读,熟读.这是带着清醒的抽象思维的意识去阅读,以理解掌握书籍的内容.有的人还发展为抄读和诵读.尤其是诵读,可以说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 H7 p! G8 q! c2 c5 d% m
; O$ s7 I6 |& | z2.阅历.人们称为读"活书",是读"自己的书".鲁迅先生说,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h7 R# {: e& [ r
[# L( W6 C) C& n% L$ A" ^阅历是写作的根本途径.不管是写作还是创作,都不是写已有的东西,写的都是个人在当代生活中的认识和感受.因此,古人常常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8 ?2 G* u9 \7 f4 g; t: Y
1 F2 e* V8 d" C# p) ]+ d/ o4 L阅历实际上是一生经历中的观察体验.观察是对事物外在形态及其所处环境从总体到局部的视觉运动.而体验则是自身在现实生活处境中的独特感受和发现.从记叙文体来说,观察成分多的文章多是报告文学一类的新闻或者应用文,注重认识的反映论.不少偏重于题材新颖的小说实际上是这样的.而体验成分多的文章,向内心深处开掘,能够写出灵魂深处的东西,情绪气氛沉浸笼罩全篇. 不管怎么说,阅历都是写作的根本的途径.; L2 {; L: K& |1 `- a3 O" }
6 c5 _ ^: s1 R8 g9 e7 N9 M二,多写
& l1 _1 h! q h1 q; J6 z& w+ {7 q- \3 d0 C4 S$ C
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说:"我们大家都应该写,写,写,写得尽量多……写到手指头断了为止.(人生大事不就是写得干净漂亮嘛!)"有志于写作的人,都应该多写多练., p( t% }& X- _; k! f) m
Q% @- b- f$ G, w% L m; A
1.多写是写好的关键.要把写作当作生活中的乐事,随意地写,不要总是绞尽脑汁.写作是学习写作理论的目的和归宿.正如古人所说:"读十篇不如做一篇."多作自好,写得少是一种通病.当然,不能盲目多作,要和现有水平的突破结合起来.可以说,一个人的写作水平有这样三道关:顺畅关,发表关,风格关.一旦突破某一个关口,就不会倒退回去.多作还要和争取发表实用结合起来.不能怕失败,不能怕露丑,要多寻找发表机会.
! W3 @2 @% d/ n0 Z3 B4 m b! V$ Y+ q9 R0 D8 [7 J!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