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下午,财政文化大讲堂以 “机关公文写作:材料是怎样形成的” 为主题,请专家为机关党校学员和机关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公文写作指导课。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研究室王霄汉主任结合自己多年的文字工作经验,应用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动介绍了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机关公文写作方法。
& i4 g' r. ?5 R$ w: S
7 i6 X" h6 }! J& [# f“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授课伊始,王霄汉主任就抛出的这一观点,马上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用笔写出来传播就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凡不会写的要学会写,能写而不精的要慢慢地精。”(《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45页)王主任引用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番话,扼要鲜明地指出了文字能力对于机关干部的重要性。
! H! c- I7 P' z. ?3 |
; a; e% \4 ~" \# C( ?0 |王霄汉主任指出,从流程角度来说,一篇重要的文稿,一般要经过起草、修改、审议、通过等步骤。根据多年机关公文写作经验,王主任总结出一套兼具理论高度与实用操作的“材料形成四环节法”,向大家做了重点介绍:6 a2 [6 M6 i* V& T& X
' ]$ i3 k& m( O+ v) U- c/ f& `( o, D
一是受命环节——领受任务,摸清意图。这是写材料最重要最基础的环节,主要有三方面的要求:准确把握领导意图;准确把握公文站位;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握文字。6 }- U) e i( U# _8 o- D) X* Z5 Q
) f+ {+ a# |3 B( [" V4 k" w) O p二是研究环节——搞清事实,形成思路。起草材料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研究的过程。特别是面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要想把重要材料起草好,最重要、最基础的过程就是学习研究,要重点做好“两个研究”,即“研究事实与研究文本”。9 T( p, f) S! K5 @
) O2 [9 x' D! ~% q3 N7 x/ y# \+ F# z
三是组装环节——事理对接,形成草稿。组装就是在研究事实与研究文本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组装起来,实现观点和事实、论据之间精确而又简练的焊接。这是重要的创新过程,要不断调整、修改、创新观点和论据。
* h3 F& U( ^' n/ z3 i' Y1 k4 h' B6 v6 S u' Q% p; a
四是完善环节,修改润色,完美成文。首先是针对性检查,其次是准确性检查,再次是修饰性检查。言而无文,行而不远。好的文章,不仅闪耀着真理的光辉,而且应富有文采。; A' h" v6 h2 w' L0 b3 \
1 p3 b+ @" P; |+ U4 k" h% M4 H! o3 x) H) u, u针对大家提出的“如何切实提高写作能力”的问题,王霄汉主任指出,写作没有秘诀和捷径,提高写作能力最管用的就是要学习、思考、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驾驭文字材料的能力。要完成一篇好文章必须有三个支撑点,一是知识的支撑,主要通过读书、学理论获得;二是文字能力的支撑,就是常说的信达雅、文字技巧等要求;三是现实工作的支撑,也就是实践的支撑。" k7 [2 ^& h" N& e4 N' u+ e+ t
7 f5 f0 u r4 B& v
最后,王霄汉主任引用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同志的一段话,结束了这次精彩的授课:“习诗,我体会最重要的是:诗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真正的人。功夫更在诗外,诗外功夫诗内得。何谓诗外功夫?人品、情操、悟性、阅历、文化底蕴、洞察能力等等皆是。”公文写作何尝不是如此?
3 J* s9 _5 E& ?* L$ F$ Z6 ?" J
4 Z' h$ c: z2 r4 ?5 ^一场精彩的大讲堂,一场实用的公文写作课,助力财政干部运好手中之笔,为财政改革发展事业书写辉煌。, U1 b; d8 T/ v# c* w0 t4 {% J
& d; |. d) {$ o1 R( j7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