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位弟子问学诚法师:“请问师父,如何才能做到身忙而心不忙?弟子总是事情太多,处理的好自然畅顺,假若有不如意之处,便会乱了分寸。”
- v% r! W. C1 H; Z( @: J2 j0 Q& J( }9 w6 @2 @# Q. e- Q
学诚法师微笑着说:“'忙’怎么写?'心’字旁,一个'亡’,表示心丢失了。心没有专注在当下。弟子规上说:事勿忙,忙多错。心不纠结过去的错误,不忧虑将来的得失,心专注当下的事情,事情多不见得忙啊!”那弟子摸摸后脑,脸上一笑,跑去敲木鱼领会去了。
9 z3 a3 a& t8 H8 a4 o$ N4 |3 [5 F, i1 E- u; i
现在的年青一代,总是会因为各种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而总是忙忙碌碌,以致于在工作和休闲方面难以取得平衡。记得曾今有一位说老人家在拜访济群法师时说:年轻时全身心投入工作、事业,退休了生活变得苍白、空虚,白天无所事事,晚上担心这担心那,睡不好,心跳加速,血压上升。济群法师当时开导说:这应该是一个追求物质至上,忽视信仰,不重视精神生活的社会,必然会出现的普遍现象。
' j9 p- U/ y9 n: E2 F' |2 Q* ], ?
2 N! q' v5 q9 Q& n6 i 一个医生告诫说,如果人们放慢一下自己的生活节奏,减轻—下自己的身心负荷,许多人本来可以健康多活几年的。其实,这就是“少欲知足”。$ x0 \- o/ T# L2 x; h) T5 n
. `2 q( q9 X1 B0 u. h
“少欲”就是减少自己的奢欲或者贪着,不去和别人盲目攀比,不去做那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也就是孟子说的:“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1 @, \# ?1 W/ f, n) [* b5 a1 F- y# ?
顺其自然,人就活得轻松了。: r$ E0 |( z+ Y
; N0 ?% y0 H, e: S7 T) U* y( b8 ~8 ~
“知足”就是度德量力,有自知之明。不要只和那些比自己条件好的人比,更要和那些条件不如自己的人比。这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就活得愉快了。
- \' y& K+ F; O
4 m3 `0 {7 }- r X: _3 b$ ?) { 一位老僧告诉我说:“我们每天忙着接待香客,从早到晚在游人的喧嚣声中生活,抽空还要外出做法事,超度亡灵。真正坐下来潜心修道,不打妄想者并不多。”4 ~( P% J$ P+ i; j6 ~) q B9 g
e: y* N& v) x* e 看来,“忙”真是无所不在了。那麽,怎样对待“忙”呢?或者说怎样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呢?: u7 Z# q; H4 M( \2 ^0 A& }
+ g# K, ~* r4 |# \2 \' b' X0 L
我以为,最重要的是做到心里不要“忙”。
/ T$ t' z o6 D) G2 |, z2 }' U
! m. ~8 i$ I9 [% w7 Y# r( { 就是说,身体可以介入忙碌之中,但心态必须保持轻闲,不起烦恼,不能让心与身共舞。
/ e4 X/ ]: f5 |8 F5 m 有个给某机关看门房的老者,他每天要接待许多上门办事的人,还要负责管理院内花木,负责收发报纸信件,大家都说他太辛苦了。但他悄悄告诉我,他是身上忙,心里不忙;身上累,心不累。 y, p4 Z2 [9 m4 F/ i! J* U
2 V) n$ S! c" d7 D 他进一步解释说:“一般人是身上越累,心裹越烦,心力交瘁,这个人就垮了。我不让心为形役,我自己作主。比方说,我在分发报纸的时候,就想,我这是方便他人,利乐有情;我在培育花木时,就想到这叫借花献佛。再比方,我在累的时候,哼唱一段喜欢的好歌。”
& j: m7 t1 M# M7 M' ]2 d9 ~7 g- x; v( Y. X# O* W' J7 |; B' n) P* O
人的心究竟有多大?" _$ }7 i1 |( ^- y. w$ n( X
" `- ~$ m' j+ W3 ?! x- Y 心量小的人,芝麻大小的事情也能在心里翻江倒海。心量大的人,即使在危机面前也能镇静自若。同样一件事情,掀起的波澜大小却因人而异。 ~, ]" D' C- v2 U u3 y
8 K6 E1 x7 u. h, u' m4 v+ S 究竟要如何定位自己?7 q" H- ^* u1 o/ Q7 q) l* b" E3 z
* J }0 o3 x#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