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b: U- N1 j/ e7 l$ F
对策解题的基本原则:4个“定”
# d: j' H% ~( B2 C r" q 1、定点。定点是指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所有的决策都是从问题的发现开始的,没有“问题”这个“点”,也就不会产生决策活动。在找准“点”后,要分清问题的责任者是谁,会产生哪些影响等,也就是找到了切入点,就可以行文了。因此,我们在答题前要搞明白是解决什么问题的。 ) Q$ }" r- r, A0 a5 G* Y, m
2、定位。在公务员职务中,该做的不做,叫失职。不该做的做了,叫越权。因此,要弄清问题是不是本级政府所能处理的,是不是会涉及到其它的相关部门,是不是能够通过正常渠道解决问题。请看历年考生需要定位的试题:
: ?) d1 V# l, b) m4 t% V. [2000:以省政府调研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对策。
" M# v2 ^, |- f$ u2001:假定你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就PPA风波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善后处理意见。 $ N( z& W9 L# l @" Y) ~
2002: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
1 F3 g/ y$ T ]6 k7 `* v2003 :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1 X" [5 W1 d3 g& {% T( ]: T经研究,解决红星新村噪声污染问题的可行性对策如下:
' ~* t( }9 T u' e7 k, _①责令某印刷总公司立即停业整顿,等候处理。 . Z. [7 v: _: D9 s5 p& N; j
②市政府要做好群众的安抚工作,积极配合市中院的审理工作。
" }2 m! R2 u5 P1 o) J( @③市中院应立即开庭审理案件,维护法律的尊严。
8 z, L$ O4 J6 x( G6 J2 k/ b [$ m. z! L④加强环境保护宣传,使企业认识到发展生产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 ?# j2 Q! m I+ L7 W⑤某印刷总公司限期整改重新开业后,应尽快研究论证迁出居民区的可行性对策。在公司搬迁之前,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噪声控制在国家标准以下。(2000年答卷)
$ {- I( q( L, R关于某市红星新村居民H状告某印刷厂一案,根据调查研究现提出解决对策如下: * `1 n8 ]1 c& U5 g1 e7 T( i
①目前,以企业自身出资为主、政府拨款为辅建立印刷厂的噪声处理设施,将噪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坚决杜绝夜间作业,如有违反处以5 000~10 000元的罚款。
% g3 q! n4 ]" H6 a! `1 S②基本维持市环保局的处理决定:印刷厂对H脑溢血发病负有部分责任,虽然印刷厂已有所整改,但已造成H病发致残,应赔偿经济损失10000元。 2 G- _" ]3 E1 ~7 k' b
③设立居民可以直接反映噪声污染情况的热线电话,由市人大、市环保局联合组成监察小组,及时处理居民反映的环保问题。
+ I4 V/ ^3 i6 o& R' |6 J④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在郊区建立一座高技术含量、高环保标准的新印刷厂,将市区内的印刷厂搬出。建议省政府制定禁止在市区新建污染严重的企业的规定。(2000年答卷示例) $ v* p9 `9 b; |0 _+ g' F
3、 定术。确定了解决问题的主题,则应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要 弄清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几
4 D. [# b5 Z/ ~& Z$ P* P种,哪些方法切实可行,能不能找到新的办法。 7 a4 Q7 c8 }0 n
例如: `7 \" A( i+ R. m* x, X9 r
关于加强我国网络建设的问题,提出如下三个对策: 4 @, E0 A+ x4 ]& j1 h9 {# M
①建设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鉴于网上是欧美的“信息霸权”,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界线趋于模糊,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意识形态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国家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对我意识形态渗透。因此,建设马克思主义的网络阵地就很有必要了。 5 b, L3 I4 u* u6 E6 W
②发挥网络的舆论宣传与引导作用。政府可以利用网络对外宣传自己的意识形态,对内起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引导作用,以加大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 |; g9 J4 M5 ?7 M③加强网络法规建设。我国是后起的网络用户大国,近几年已初步建立了我国的网络法规,但还很不完善。应加大网络立法的力度。一是应加快立法速度,以对政府、企业和个人信息数据实行保护;二是应强调采用法制手段制裁处罚网络犯罪;三是应大力培养网络执法人员,及时发现与打击网络犯罪;四是应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人民群众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技术加密防范措施,信息获取方式的技术和抵御信息防染能力等。(2002年答卷示例)
. X7 y6 x# [& U6 ~% K8 ^0 O某省某市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H状告某印刷总公司的事情,历时已经一年多了,该事件由于涉及面广,原因众多,始终难以妥善解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事情越闹越大,拖了这么长时间仍未解决,不由得让人们感到深深的遗憾。市中级法院至今仍未开庭,或许有它的难处,但总拖下去也不是办法。此问题必须尽快解决。首先,我们应再从法医那里全面地了解情况,进一步明确H的病的起因。噪声是直接或间接原因。市中级法院应在掌握各方面情况之后,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尽快开庭审理此案,尽快给双方一个满意的答复,要以事实为依据,兼顾双方的利益。(2000年答卷示例) - @5 \# b9 ~, ^
4、 定的。“的”就是目标,目标包括总体目标、阶段目标、主次目标。要设定最终达到的目标,从宏观
/ p; q; H$ C& O O; b上阐述对政策的总体思路;设定每一阶段要达到的目标,阐述每个阶段应该完成的具体任务;设定主要工作目标和次要工作目标,用力解决好主要问题,同时兼顾其它。
- |7 w- `0 n1 K 例如: $ h* O' b( c8 o
针对网络发展所带来的用户信息安全、不良广告及因网络而诱发社会犯罪等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0 J% S. f$ d% s9 q
①加快涉及网络安全的法规与规章的制度性建设。用法律和制度的手段对政府、企业和个人信息数据实行保护,对网络犯罪进行严厉打击。 ! |* P5 g9 y: m) G9 [
②责令并监督网络机构清理不健康和可能诱发、产生恶劣社会行为的网络信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保网络提供健康、积极的公共信息服务。 # e$ V8 m! R9 g3 r% ?/ a0 V
③大力培养网络执法人员,对网络与网站建设进行监管、约束与控制,堵塞乱用网络、滥建网站的漏洞。 u/ Y( e, c+ n1 `# i9 u
④对已经建立的网络机构与网站进行信息内容等方面积极、合理、有效的规范与管理,降低因网络信息与网络使用导致的社会违法犯罪的发生,保障网络事业的健康发展。
{: \, J+ h# |$ _⑤通过宣传、培训等手段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利用网络的能力,如技术加密防范措施,安全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抵御不良信息感染能力等。(2002年答卷示例) 9 s. w0 ~7 }! S' r: H
$ i/ d1 J+ F8 ` ' u8 l7 ~$ q. }0 Y; W" ?3 o1 N# v
第十一讲 论证类型试题分析与答题方略
k' E9 a* ^( p- |
5 ~. v: q) R5 F9 ^ c 4 \, a" U0 z5 c0 f
7 d8 K, e$ m4 ?+ ?
* A( P5 ~2 U* s+ | U( n5 U8 L
: m. ]$ T; Q5 F0 F& ?
+ b) m; F8 A" [; \, k# j' a
1 y d" R4 |! N$ e3 \5 X5 X | 9 }/ p, }4 D$ t$ ?
/ J ~' A0 ?7 g) G; U
5 m% g7 d4 d9 T5 O9 l% R) s
1 ~! p$ B) Q$ a: _$ n' x2 A, Z" g: d4 D# t7 G
8 v" l$ y8 F- V7 @" O9 i/ m对策型论证 |
/ i0 o9 O4 p _+ k$ h( i( p$ ]2 |8 m
$ `) r/ ^+ M+ W" n& k, E! f
" }' J7 F- L6 [( s
6 M4 I `% {; ?( R p3 Y3 d0 ?9 F, B5 P
7 H2 }. V6 I. E# |2 [0 l, e议论型论证 |
* p9 e5 W+ A' X6 y7 y% y
! g2 Z: o- `" Q9 @; b
+ `7 m6 s1 Y j% D+ C ) c9 }4 z0 b; C/ n. w5 d
d6 t1 ?* N! j/ G1 r
) f2 V2 _0 m0 |: g
P k3 Y7 R6 y2 X5 n/ \; }
8 Y% M+ W1 l+ r: r& b1 [ 8 w- w2 \7 B& W& U) o3 U1 \! X
* T6 }8 ?! Q5 U7 J: A
一、 对策类论证解题技法
' }9 |! e3 \ b* p [9 j
/ J, i# Z1 Y0 n 模式: 概括类试题的答案+对策类答案 5 P7 b ^) ^" A p) u4 M( i) X
例如:人口老龄化问题 9 \) q- u5 z- f* P" b, D
一、现象 * t6 D: J( n: B% H' z$ e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按国际通行的标准界定,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老龄化率达到7%并不断增加,而同时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30%并逐渐缩小的现象。了解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防患和解决好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r4 n [ V7 D' o' K" e( x# _二、概括分析
: ~1 Q6 n- H* P5 h" A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长远的、深刻的。这种影响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一面,总的来说,不利的一面将会是更深刻、更长远。 & j8 @' G/ m9 g4 F
其不利影响表现为:
' q/ }9 z4 u* m: z& ?0 E$ z% R(1)人口老龄化超前经济发展。从我国7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之后人口增长幅度开始下降,到目前,这20余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人口老龄化过程,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急剧转变,使得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 3 d: e7 k9 `( m- q6 c( q6 V3 M
(2)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社会负担主要包括:一是退休费用,二是老人医疗卫生费用,三是老年经济,四是社会福利设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提高,使得政府和社会在保障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多,从而减少社会积累,给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
, A+ A, s" X4 S(3)“四二一”家庭养老负担重。从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第一代独生子女现已进入婚育年龄。一对夫妇在供养四位老人的同时,还要抚养一个孩子。而社会竞争的加剧让相当数量的子女在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压力下,没有时间或者能力照顾老人。这种“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出现说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负担过重,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制度。 6 q0 z1 F, c) Q o- W5 O+ E
(4)社会保障城乡差异较大。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水平,使得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较为脆弱,尤其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致使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重在城镇,而农村的覆盖面则相对较窄,部分老年人口缺乏应有的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在推进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措施的过程中,尤其是农村的力度亟待加强。 . m) S8 t# P, W" g: P$ t
(5)老龄人口健康状况需更多关注。高龄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身体健康的只占老年人口的极少数,基本能保证正常生活的也为数不多。在老年人口向高龄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必须加强对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关注,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老年人口能够更加长寿,能够健康的安度晚年。 # l# y1 R& Z. z$ a" ^
三、对策
, j* h9 A' e5 D3 Y5 t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是关系到老年人的自身,而且还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际关系等各个领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应给予高度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6 A+ G8 n: K& b1 f* D! c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U! w" o' N7 a(1)研究制定适中的人口政策。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是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我们既要控制人口增长,又要防止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和老年人口比重过高。因此,要制定一个二者兼顾的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按照国家人口长远战略规划,到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要实现人口零增长,所以,控制人口总量发展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针对城乡区域性老龄化程度不平衡、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户等情况,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适当调整人口生育率,通过合理的生育政策,逐步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向稳定方向发展。
& R% f9 ~4 y6 f9 y: [5 L' Y9 Z(2)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为老龄化提供根本的经济保证。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加速经济发展,才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保证。老年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归根到底,有赖于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才能满足老龄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只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国民收入的增长大大超过因老年人增加而加重的负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就会减轻。 , i( Z: r' H/ a c
(3)加强法制建设,提高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加强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传统道德教育和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尊敬老年人的良好道德风气。对那些虐待老年人、不赡养老年人的行为,必须在道德上、法律上给予谴责和制裁,以保障老年人在愉快、温暖、祥和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 O2 L; y4 M4 Q0 s; O(4)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从老年保障的方式上看,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要以家庭供养为主、社会供养为辅。与此同时,要加大社会供养的比重,逐渐过渡到以社会供养为主、家庭供养为辅。但无论是哪个阶段,家庭始终是养老的主要载体。因此,要及早研究和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扎实地推进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加快建立和健全老年经济供养体系、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和老年社区照料服务网络体系。同时,还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并根据城乡老年人口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城乡老年人口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城镇应加大力度推行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而农村重点则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济以及以保吃、保住、保穿、保医、保葬为内容的“五保”供养制度。
6 A. ?/ R! c6 |(5)加强老年产业化建设。老年产业是以年龄以及由年龄决定的消费特征为标志而划分的产业,即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而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它包括传统老年产业如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老年福利设施以及现代老年产业如娱乐、旅游、住宅、社区服务业、老年教育等多种行业。目前我国老年产业化水平还很低,敬老院数量有限,且功能、设施水准较低,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金进入老年产业领域,一方面可以化解老龄化压力;另一方面,作为一项新型产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 R b4 Y* E! ^( m9 Z4 {; f8 h- z# A
(6)发挥老年人余热作用。老年人是社会的共同财富,也是智力库,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相当一部分人身体健康,乐意且能够为社会作贡献,加之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迟了人类的衰老过程,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劳动年限延长。因此,我们要积极挖掘这一资源,以智力开发为重点,采取各种形式,开拓老年人的就业市场,为老年人的再就业创造条件,给老年人发挥余热创造一个适宜的平台,使之既可以减轻由于老年人口增多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压力,又可以使老年人进一步实现其自身价值。 " x: [* W/ m5 b; ]
按照对策类试题的答案模式应为:概括类试题的答案+对策类答案。 0 X8 o, Q% z% t" [
参考答案:
$ n" b* t: L( k5 _( r8 j; r# B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长远的、深刻的。这种影响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一面,总的来说,不利的一面将会是更深刻、更长远。 6 [; l$ j! J- Q R9 m) K9 p
其不利影响表现为: % L% R* H/ N3 Y9 r# g
(1)人口老龄化超前经济发展。 (2)社会负担加重。 (3)“四二一”家庭养老负担重。 (4)社会保障城乡差异较大。(5)老龄人口健康状况需更多关注。(概括试题答案)
$ f$ a8 J. y- V6 l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是关系到老年人的自身,而且还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际关系等各个领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应给予高度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2 [, g" M+ Z* _# X( J
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5 x) s: r7 M" S+ Y(1)研究制定适中的人口政策。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是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我们既要控制人口增长,又要防止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和老年人口比重过高。因此,要制定一个二者兼顾的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按照国家人口长远战略规划,到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要实现人口零增长,所以,控制人口总量发展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针对城乡区域性老龄化程度不平衡、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户等情况,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适当调整人口生育率,通过合理的生育政策,逐步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向稳定方向发展。
- o z$ c+ f$ K- W3 ~/ Y(2)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为老龄化提供根本的经济保证。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加速经济发展,才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保证。老年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归根到底,有赖于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才能满足老龄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只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国民收入的增长大大超过因老年人增加而加重的负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就会减轻。 ; K" {1 g! T1 C1 O
(3)加强法制建设,提高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加强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传统道德教育和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尊敬老年人的良好道德风气。对那些虐待老年人、不赡养老年人的行为,必须在道德上、法律上给予谴责和制裁,以保障老年人在愉快、温暖、祥和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 {1 i& D p" C) E v8 r @+ z
(4)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从老年保障的方式上看,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要以家庭供养为主、社会供养为辅。与此同时,要加大社会供养的比重,逐渐过渡到以社会供养为主、家庭供养为辅。但无论是哪个阶段,家庭始终是养老的主要载体。因此,要及早研究和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扎实地推进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加快建立和健全老年经济供养体系、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和老年社区照料服务网络体系。同时,还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并根据城乡老年人口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城乡老年人口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城镇应加大力度推行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而农村重点则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济以及以保吃、保住、保穿、保医、保葬为内容的“五保”供养制度。 / C- [' n# y0 T# Q S& U
(5)加强老年产业化建设。老年产业是以年龄以及由年龄决定的消费特征为标志而划分的产业,即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而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它包括传统老年产业如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老年福利设施以及现代老年产业如娱乐、旅游、住宅、社区服务业、老年教育等多种行业。目前我国老年产业化水平还很低,敬老院数量有限,且功能、设施水准较低,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金进入老年产业领域,一方面可以化解老龄化压力;另一方面,作为一项新型产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6 H4 H8 Z9 w0 j5 Y% G* [8 E9 o
(6)发挥老年人余热作用。老年人是社会的共同财富,也是智力库,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相当一部分人身体健康,乐意且能够为社会作贡献,加之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迟了人类的衰老过程,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劳动年限延长。因此,我们要积极挖掘这一资源,以智力开发为重点,采取各种形式,开拓老年人的就业市场,为老年人的再就业创造条件,给老年人发挥余热创造一个适宜的平台,使之既可以减轻由于老年人口增多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压力,又可以使老年人进一步实现其自身价值。(对策试题答案)
0 P' z8 B. z1 n( _) ^ L; w . p% S6 F* E# W) K; v
|